返回

古代重组家庭日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8 章 七月十五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五个工人一百一十文,比前几日少很多,赵春兰仍是心疼。

    灶房、净房再加茅厕、院墙,七七八八算着还得花掉一两多。

    什么都不添,也只剩二两多。

    这二两七个人又能花多久呢?

    当家主妇很发愁。

    宋大江他们已经在砌锅台,喜月就感叹大哥可真厉害,那种情况下居然还能想着把铁锅带出来。

    杨应和瞅着赵春兰脸色:“这都是钱啊,不带出来你嫂子可舍不得买铁锅。”

    没有铁锅就吃不上炒菜。

    两人心有灵犀互望一眼,喜月竖起大拇指:“还是大哥英明。”

    杨应和笑笑,看到赵春兰苦起脸,面上一紧。

    逃难的时候不记日子,从村里人口中得知竟是快到七月十五。

    祭拜先人,又要花钱买纸钱。

    这钱就真的不能省。

    这日也没停工,一大早杨应和去了镇上,买回香纸。

    还买了一小块肉、一把干红枣、几块便宜的绿豆糕。

    还没等赵春兰黑脸,喜月就笑着说:“祭拜当然得给他们祭品吃,要不然来一趟还要饿着肚子回。”

    果然赵春兰听完脸色稍霁,杨应和偷偷冲她挑眉,意在夸赞她干的好。

    喜月笑笑,她只是不想家中有争吵,日子已然艰难,再吵架不是雪上加霜,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石头和阿圆盯着绿豆糕流口水,赵春兰虽是心疼也撵他们走:“等夜里再给你们吃。”

    仍是不放心,拎着篮子放去高处。

    阿圆一扁嘴哭了,小小年纪的她实在不能理解,为什么要夜里才能吃?

    换以前赵春兰定要把她抱在怀里哄,但眼下家里一堆活,狠心不去管。

    喜月蹲下把她搂进怀里:“给阿爷,阿奶、太公、太婆、外太公、外太婆吃完,阿圆才能吃呢。”

    一提阿奶,阿圆就朝杜巧娘望去,又想哭:“为什么阿奶能先吃?”

    杜巧娘……。

    喜月帮她把眼泪擦掉:“不是这个阿奶,是另外一个阿奶。”

    阿圆仍是不理解:“为什么要他们先吃?阿圆现在就想吃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,咱们要招待他们呀,放心吧,他们喜欢阿圆,会把好吃的都留给你,再等一等好不好?”

    喜月点着她的腰侧逗,阿圆向来怕痒,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笑完就把绿豆糕的事忘去一边。

    石头要牵着她去村里玩,喜月不放心的叮嘱:“看好妹妹,你自个也别摔着碰到。”

    “我又不是奶娃子,小姑姑放心吧,我会看好妹妹,。”

    石头胸脯一挺,神气的走了。

    欢儿看的眼热,她想融入这个家,然而喜月和杨应和对她气并不亲近。

    赵春兰明晃晃不喜她,直接是无视。

    只有杜巧娘,真心实意拿她当闺女待。

    她是外来的,一时难融进也正常。

    身子好一些,就帮着喜月,干些力所能及的活。

    就像喜月这会在扫房子,她也拿着隔壁借来的笤帚帮着扫。

    “你身子才好一点,歇着去吧。”

    喜月冲她笑笑,又继续忙手里的活。

    房顶掉下来的杂草,地上的灰尘,扫干净就能搬进来住了。

    晾这几天,潮气已经晒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欢儿也朝她笑笑:“我已经好多了,躺这么久身子都软掉了,活动活动也好。”

    喜月没有再拦着:“那你觉得累就歇着,别勉强自己。”

    欢儿笑着说:“我知道,免得累到了又要花钱抓药。”

    喜月一愣,笑笑。

    “眼下家里困难,能省一文是一文。”

    欢儿扫着杂草说:“我知道,嫂子成天皱着眉头,就是为家计发愁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阿奶也常说,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过日子不容易着呢。”

    喜月就问她:“我可以问问你爹娘…是过世了吗?”

    “听阿奶说,我才一岁大爹出了意外,没多久阿娘就离开了家。”

    “婆婆家也不剩什么人,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?”

    喜月目露同情:“那你是不是都不记得爹娘长什么样子?”

    欢儿笑笑摇摇头。

    以往看到杜巧娘对她好,自己心里还有点犯酸,这会喜月就觉得自己气量小。

    “以后我们就是你的家人,我娘就是你娘。”

    欢儿就叹道:“你娘对我是真好。”

    “是咱娘,你可别让她听到,若不然会伤心的。”

    欢儿听着暖心,脸上笑意怎么都藏不住。

    喜月就与她说起过世的小姨母:“娘没少因为这事哭,有你在身边,今晚上必是能少哭一会。”

    “这也是我的幸运,若没遇见你们,我早没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缘份,娘多个闺

第 8 章 七月十五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